close

作者:Ralph Wang

=前言=

這個影片是2017年Longpoint賽的場邊講座:《HEMA作為一種武術》,主要是討論如何更嚴格的檢視與練習,增加更多作戰模擬的內涵,參照可考的冷兵器格鬥案例修正,維持HEMA的初衷,重新發掘歐洲古武術。
  
在HEMA活動中,收集資料、引入不同學科的工具、重新檢討、追求改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這種糾錯與檢討的機制使HEMA活動帶有很強烈的學術與科學化研究性質。也因此HEMA活動對於古代戰鬥技巧的認識越來越全面完整。

  
=戰鬥階段理論=
  
影片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對於戰鬥階段的理論,現實中一場戰鬥的發生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階段(括弧內是我的翻譯):

1. The Buildup(衝突建立)
2. The Dance(試探交鋒)
3. The Mistake(錯誤發生)
4. The Struggle(掙扎扭打)
5. The Kill(殺傷致命)

  
The Buildup(衝突建立)是我們一定謹記的概念。每場戰鬥都一定會包含衝突建立,後續的階段則否。「衝突建立」是一場戰鬥發生的原因,不同的環境、衝突者的背景和能力、使用的武器、衝突發生的距離和原因、一方有無及時查覺等,都會影響每一場戰鬥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講到「實戰」會有很多爭論,因為有太多種不同的戰鬥,很難簡單的被囊括討論。
  
後續的幾個階段其實也有非常多可以討論的內容,這裡簡單的說明一下:當還沒有人做出足以確實擊倒一方的攻擊時,雙方在相對安全的距離嘗試用各種技術取得優勢,或許會造成些許傷害,這是The Dance(試探交鋒)的階段;有一方犯下錯誤,讓戰鬥突破僵局的瞬間,是The Mistake(錯誤發生)階段;有時犯錯的一方不會立即被擊倒,試圖掙扎、扭打反轉情勢,這是The Struggle(掙扎扭打)階段;假如戰鬥沒有中止,最後將有一方擊倒對手,人們可能會進入狂暴,連續攻擊直到倒地者沒有反應為止,這是The Kill(殺傷致命)
  
=對打比賽做為訓練工具的局限性=
  
這邊講者強調了一點,我們作的武器格鬥訓練或比賽,都只能有限度的模擬這個戰鬥過程舉例來說,有些比賽的選手做出的得分攻擊其實不足以擊倒對手,因此實際上比賽在The Dance(試探交鋒)便結束了,並沒有進入The Kill(殺傷致命)。這可能會誤導某些參賽者對真實戰鬥的了解。另一方面,面對真實死亡威脅,「試探交鋒」階段可能會比比賽拖更長;「殺傷致命」也未必是漂亮乾淨的一擊,而是對倒地者連續不停的攻擊。
  
這邊他提到了穴居人狀態(就是Bloodlust後連續揮砍的行為),我不確定這能否透過訓練與經驗克服,因為從很多意義上來說這是不利於多人戰鬥中生存的做法。一下攻擊未必能制止對手,但對手失去行動能力後繼續殺傷則經常是多餘。很多武術的訓練項目有避免或控制這種狀態的意圖,但是否有效就不清楚了。
  
當然,講者並未否認對打比賽的訓練效果,不過我們必須謹記這只是一個訓練項目,任何訓練和模擬都有局限性。不能忘記我們的初衷是要練習真實目的取向的武術
  
=其他訓練項目:完善你的武藝=
  
講者提到了非常多的其他訓練項目,例如史實存在的歐劍拔擊、加入匕首的對戰練習、情境演練、多人對戰、長短兵器對抗等訓練,這個我們有空都應該盡可能多練習,可以更完善我們對HEMA的理解。也更能還原作為實用技術的時代,一個受過訓練的人應該要會哪些技巧,有哪些心理準備。
  
另外他也提到了比較早期的歐洲戰士會做的對抗訓練形式:Counted blow,偏向模擬訓練沒有發生有效、快速的致命一擊時雙方應該怎樣應對。這個也可以加入我們的訓練菜單中。
  
=研究案例:現代冷兵器衝突=
  
演講中引用了幾段近代開山刀(machete)衝突事件的影片來說明他的理論,我認為如果可以,做兵器格鬥訓練人應該要多少找一些這類影片、資料來研究。這是現代人能找到最方便的參考資料。
  
不過,這部分我有些想法。這裡其實又出現了「制止力與殺傷力」問題:講者用了一段菲律賓街頭開山刀衝突連砍數十刀,受害者仍未立即死亡的影片來說明「人很難直接殺死」。要把人直接「砍到當場死」確實很難,但是「當場砍到死」是否是武術所追求的正確目標?
  
我認為正確的情況應該是,擁有足夠的制止力讓對方失去反擊能力,就要停止攻擊,然後把注意力轉移到下一個潛在對手身上。敵人放任倒地流血或感染致死即可,尤其古代醫療條件差很多。以這點來說,菲律賓開山刀衝突影片中可能第四或第五次之後的攻擊可以說算是多餘了,因為對方已經只剩下地上滾動的能力。
  
這個我想有三件事情同時都是要謹記的:

1.我們確實很難迅速殺死人
2.一次攻擊未必足以讓人失去行動能力
3.有效擊倒仍是比立即殺死重要

  
另外,我認為引用開山刀衝突影片必須注意的一點問題:我們不確定未受訓練的人使用開山刀,能否算完整發揮冷兵器的殺傷力?我們知道試斬訓練對於提升操控武器刃向的重要性,能夠斬過草蓆的一擊跟卡進草蓆三、四公分的攻擊,殺傷力和制止力絕對不同。如果刃向控制極差,甚至可能只是拍歪草蓆。
  
我相信受過訓練的戰士攻擊效率一定會比這類街頭衝突更高,當然現代不太可能有這種實證機會(也最好不要有)。但這是我們必須討論的因素,可能必須參照古戰場上的遺骸等資料來補足。
  
這是個非常精彩的演講,我們可以學習並且參考改進的訓練項目非常多,也有很多重要的觀念我們應該謹記在心。抱持這種求真、反思的精神,HEMA對於還原古代歐洲武術的成果勢必更為全面。
  
最後是我的一點小意見:我其實不太贊同用手槍比喻刀劍的這個舉例。最主要是突擊步槍和手槍幾乎沒有對抗性可言,光是射程和火力就差距甚大;然而刀劍儘管面對長兵器不利,卻並不如突擊步槍和手槍那樣巨大。我個人的經驗和看過一些影片的心得,實力相近的槍手和劍手勝率大概是9:1到10:1之間,這還是沒有考慮到盔甲這個因素的無甲對打情況。更別提刀劍可以格擋其他冷兵器攻擊,而手槍不能格擋突擊步槍子彈,這也讓攜帶刀劍備用在冷兵器戰場上的重要性遠高於現代手槍。
  
我知道這個比喻是要說明刀劍是一種Side Arm,但這個比喻帶來的誤導其實高過說明。很多人據此以為刀劍跟現代戰場的手槍一樣,是幾乎完全無用的「指揮官用裝飾品」、「自殺用具」,這個誤導其實頗為嚴重。個人會希望以後避免使用這個比喻。

arrow
arrow

    VNS史實歐洲武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